“差3毫米!再微调一下1号支腿!”在京通铁路项目架梁施工现场聚创配资,中铁六局丰桥公司工区负责副经理李建学的目光紧紧锁定在DJ180架桥机的监控屏幕上,语气沉稳而坚定。随着操作人员轻轻转动操纵杆,屏幕上代表水平与垂直状态的数据条缓缓回正,一片重达百吨的T梁稳稳落在支座上,精准完成架设作业。
这一高效精准的施工场景,得益于架桥机“黑匣子”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。在京通铁路架梁现场,四台搭载该系统的DJ180架桥机,如同不知疲倦的“安全卫士”与“数据专家”,持续守护着桥梁架设的每一个环节,为这条交通大动脉的扩容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能,也悄然改变着传统桥梁架设的作业模式。
“过去靠人工观测架桥机参数,不仅耗时费力,遇到夜间施工或复杂地形,还容易因视线受阻出现数据误差聚创配资,给施工安全和质量埋下隐患。”作为丰桥公司全国劳模李建学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,李建学对传统架梁作业的痛点深有体会。
成立于2015年的李建学创新工作室,始终以解决一线施工难题为导向,充分发挥公司专业技术骨干的优势,在提升技术创新与攻关能力的同时,也成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、发挥劳模辐射效应的重要平台。为破解人工观测的局限,工作室成员常年扎根架梁一线,跟着架梁队连续作业,细致记录下架桥机对位、提梁、落梁等12个关键环节的操作流程与数据需求。
经过反复研究与试验,李建学带领团队对比多种传感器型号,最终选定一款具备实时传输、自动预警功能的工业级水平垂直传感器,并联合厂家定制开发数据对接系统——将传感器采集的倾角、偏差等关键数据,实时同步到架桥机驾驶舱的显示屏和后台管理平台,让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“一目了然”,为架梁施工筑起坚实的科技屏障。
桥梁架设作为铁路桥梁施工的关键环节,面临着支撑体系失稳、梁体失控、支腿失稳、桥梁结构损坏、特殊工况失控等多重风险。为有效化解这些风险,京通项目引入架桥机“黑匣子”智能监测系统,该系统集成高精度传感器、实时数据采集模块、无线传输单元和智能分析平台,可对架桥机运行的各项关键参数进行连续记录与全面监控。
与此同时,“黑匣子”还会完整记录所有操作指令,并上传至智慧工程云平台,不仅为规范操作流程、事后溯源分析提供数据支撑,也为人员培训和工艺改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资料。更便捷的是,该系统支持手机APP软件,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即可实现移动监视,实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。
“‘黑匣子’不仅让施工安全更有保障,工程质量和效率也显著提升。”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,借助系统的实时数据反馈和自动微调功能,桥梁一次性安装成功率大幅提高,有效减少了因反复调整造成的时间浪费;同时,系统能基于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潜在故障点,提醒维护人员提前检修,最大限度减少非计划停机,为项目推进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。
从依赖“人防”到以“技防”为主,架桥机“黑匣子”技术的成功应用聚创配资,实现了铁路架梁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关键转变,也为数字化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田林)
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